近日,海南三亚,一家公司为体现中秋关怀,推出”代尽孝“福利,引发网友关注。
此项福利内容包含两个方面: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%作为中秋孝心金打进员工父母账户,同时由老板买单给每位员工父母赠送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。
对于此举,公司员工并不领情,网上发文吐槽称,00 后当老板的公司太魔幻了。
对此,有网友表示这位老板很有“仪式感”,有关怀老人的心,也有网友认为此举考虑不周全,当月工资减半可能会加重部分员工的生活压力。

此事一出,舆论场上,更多的是不领情,不买账的声音,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。问题来了,明明是老板的好心,也确实有尽孝心的追求,然后老板也送东西了,为什么这个事,大家还不买账呢?
答案,并不复杂。
第一,工资属于员工,是员工的私人财产,支配权在于员工自己,老板如此越俎代庖,是不是涉嫌侵犯员工的正当财产分配权?侵犯员工的正当利益?他无权代为支配他人劳动所得。
第二,现在的打工人,收入很多都不高,老板一下子半个月工资分配出去,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,生活压力就变大了。毕竟很多人都是月光族,甚至是贷款族。
或许有人说,钱也没打给别人,是打给你父母了,你如果缺钱,你父母会不给你?说这话的人,也有点想当然了。并不是每户人家,都是母慈子孝的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如此一刀切的行为,可能送去的不是善意,不是孝心,反而给人家家里带来了新的矛盾。
第三,价值1600块的礼品,是不是也存在价格虚高的倾向?
正如一位网友所说,老板送的茶说值1600 块,你为什么不直接打1600 块钱呢!谁知道你的茶值多少钱,普通老百姓缺钱,也不舍得喝1600 的小罐茶,不地道。话糙理不糙。
在现实中,很多单位给员工发放的礼品,都存在价格严重虚标的情况,明明是两三百块进来的礼品,偏要告诉员工,每盒999元,这种欺骗,没有任何意义。
这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,显然更值得关注。好名声都让企业赚去了,但实际上员工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利益,这是需要反思的方面。
其实,老板初衷是好的,中秋佳节,无论是关爱员工,还是引导员工尽孝,都是没问题的,但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,别把好事做成坏事。
最简单直接有效且没有争议的方法,就是以奖金或者更加实惠的礼品等方式,发放给员工或者员工父母。
有时候,最简单的,最朴实的,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当然,还是要看到,这个老板已经很好了,毕竟现实中一毛不拔的老板,数不胜数。那些老板应该学习这位老板的格局。
这个新闻,其实最应该关注的点是,00后竟然都当老板了,而我们还在打工。人和人之间的差距,为什么就这么大啊